摘要
康德在1784—1785年秋季学期的《伦理学讲义——科林斯》中对古希腊伦理学做出了系统的论述。他指出古希腊伦理学关注的问题是至善的问题,并且对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做出批判性解读。犬儒学派夸大了人的自然本性与至善的联系,忽视了至善的艺术性。康德赞同伊壁鸠鲁和斯多亚学派把至善看作艺术性的,但是不赞同它们把幸福和德性看作是同质的,从而片面地理解至善。康德对斯多亚学派有诸多论述,称赞它保持德性的纯粹性,但由于其缺乏意志自由的概念,导致德性缺乏现实性。这些解读有利于理解康德同时期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结合其他文本,可以看出,康德的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尤其德性概念继承了斯多亚学派。但是康德把自由意志的概念加入进来,摆脱了斯多亚学派德性概念的现世性,使得伦理学具有了超越的维度。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