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乡土电影诞生伊始,能否反映社会现实成为判断乡土电影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标准。20世纪上半叶我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大动乱"当中舆论环境相对宽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乡土电影的创作。建国后17年乡土电影以反映政治号召、展现理想中的乡村生活风貌为主。改革开放40年给中国和本土电影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剧烈的城市化运动悄然兴起,互联网以网民坐镇话语权的逐渐平衡,让城市与乡村的界限日渐模糊,商业化院线的成熟使得受众的视觉焦点被转移,缺乏市场供血的乡土电影,在高速发展的中国逐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