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挽救治疗方案比较临床研究

作者:涂常力; 黄瑾; 夏瑾瑜; 洪仲思; 余加琳; 李春娜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 9(20): 3674-3679.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5.20.003

摘要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LAM)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门诊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128例LAM治疗失败的CHB患者,选用ETV、ADV挽救治疗,随机分成4组,其中ADV与LAM联用≤12周为A组,共30例;ADV与LAM联用>12周为B组,共35例;单用ETV为C组,共30例;ETV联用ADV为D组,共33例。治疗后每12周检测病毒学指标及肝功能等,治疗48周期间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D组在治疗12、24、36及48周,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4.8%、93.9%、97.0%、100.0%,各治疗阶段较A组、B组、C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治疗阶段与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而A组、B组、C组各治疗阶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组在治疗12、24、36及48周,ALT复常率均较A组、B组、C组提高,其中12周时与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36周时与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48周时D组ALT转阴率达100%,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治疗阶段A组、B组、C组ALT转阴率两两比较,仅36周时A组与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HBe Ag阳性患者中对于HBe 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各治疗阶段四组应答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LAM治疗失败的CHB患者ETV联合ADV挽救治疗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