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可尔因地区斯曼错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罗伟; 彭静; 金廷福; 杨波; 庞良武; 周志敏
来源: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2, 41(03): 527-539.
DOI:10.19658/j.issn.1007-2802.2022.41.027

摘要

为探讨川西可尔因地区斯曼错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对该岩体开展了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该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02.4±1.9)Ma; SiO2含量高(69.96%~71.74%),富K(K2O/Na2O=1.30~1.44),强过铝质(A/CNK=1.15~1.19),属S型花岗岩;相对亏损Ti、Nb、Ta、P,富集Rb、Th、U,具弱的负Eu异常;锆石εHf(t)值为-6.44~-3.83,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为1452~1616 Ma。研究表明,斯曼错岩体可能为以变质杂砂岩为主的古老地壳物质,在较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构造背景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后碰撞阶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斯曼错岩体与李家沟花岗伟晶岩型锂矿为同一源区不同岩性(变质杂砂岩和富锂泥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 单位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