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具有保土保肥和改善水土流失的作用,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中广泛使用的树种。为了探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人工油松林演替的响应及其环境因子驱动机制,以太岳山脉潘家山10、20和30a人工油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室内理化分析和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分析不同林龄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30a的人工油松林演替显著改变了土壤养分状况。SOM、TN、NH4+-N、NO3–-N、AP和AK均随演替的进行显著升高;TP和TK含量随演替年限逐渐降低。②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真菌的优势门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菌门,细菌的优势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③油松林土壤微生物中细菌占绝对优势,真菌和细菌拷贝数随林龄增加均显著增加,30a油松林土壤真菌拷贝数和细菌拷贝数分别是10a油松林的6.61倍和2.55倍。④随着林龄增加,土壤真菌多样性显著下降。属水平上,子囊菌门中青霉菌属相对丰度大幅下降,达21.07%,担子菌门中红菇属相对丰度增加了14.2%;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总体变化较小,属水平上变形菌门中慢生根瘤菌属在演替过程略增加3.03%。⑤油松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细菌和真菌生物量、红菇属相对丰度与SOM和TN显著正相关,真菌多样性、青霉菌属相对丰度与土壤TP含量显著正相关。综上,油松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变化受土壤养分的共同驱动。本研究可为区域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