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行走模式的单关节与双关节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其脑部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4例,按肌群刺激方式随机分为诱发踝、膝双关节活动肌群的双关节组及仅诱发踝关节肌群活动的单关节组,每组42例。双关节组患者接受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仪的四通道治疗模式,单关节组患者接受同一FES治疗仪的双通道治疗模式共3周。评估2组患者治疗1周、2周及3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3周后DTI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周、2周、3周后,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双关节组患者上述评分高于单关节组(均P<0.05);治疗2周、3周后双关节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高于单关节组患者(均P<0.05);治疗3周后,2组患者各向异性分数比值(rFA)较治疗前均升高、各向异性分数不对称性(FAasy)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双关节组患者rFA高于单关节组、FAasy低于单关节组(均P<0.05)。结论: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双关节FES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行走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优于单关节FES;DTI提示多通道FES较单关节FES更有利于患者脑组织病灶恢复,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水平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