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该文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对相关靶点作初步验证。应用Cytoscape软件,通过TCMSP,GeneCards,Uniprot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推测核心靶点。使用R软件对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用白头翁汤干预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小鼠,通过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的病理改变,通过免疫组化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通过网络药理学从白头翁汤中找到26个有效成分,30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影响核受体的活性、转录因子的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转录辅助因子的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P53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一些癌症相关通路基因富集较多。分子对接显示,与有效成分对接较好的基因有EGFR,PPARG,CASP3,NOS3,caspase-9,CCND1,ADH,IL6,NFKB1。实验验证白头翁汤对小鼠结肠病理有改善作用,EGFR是其作用的靶点之一。该研究证明白头翁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UC,为未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