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扬州的面条,亦如扬州文化一样,除了扬州人自己创造之外,与吸收外地的风味和做法也有较大的关系。早在清代,扬州人就承认其饮食受了外地的影响,如受徽州人的影响。《扬州画舫录》卷十一《虹桥录下》曰:"乾隆初年,徽人于河下街卖松毛包子,名‘徽包店’。因仿岩镇街没骨鱼面,名其店曰‘合鲭’,盖以鲭鱼为面也。仿之者,有槐叶楼火腿面。合鲭复改为坡儿上之玉坡,遂以鱼面胜。徐宁门问鹤楼以螃蟹胜。而接踵而至者,不惜千金买仕商大宅为之。如涌翠、碧芗泉、槐月楼、双松圃、胜春楼诸肆,楼台亭榭,水石花树,争新斗丽,实他地之所无。其最甚者,鳇鱼、蛼螯、班鱼、羊肉诸大连,一碗费中人一日之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