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抗栓泵与梯度压力袜对乳腺癌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协同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3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124例)、抗栓泵组(127例)和联合应用组(抗栓泵+梯度压力袜联合应用,112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在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3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抗栓泵组和联合应用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22±0.76)s、(27.24±3.68)s、(14.60±0.88)s、(2.94±0.59)mg/L、(0.31±0.21)mg/L、(288.48±71.29)×109/L,(10.73±0.79)s、(27.35±2.54)s、(14.71±1.76)s、(4.12±1.09)mg/L、(0.46±0.38)mg/L、(284.26±70.98)×109/L和(11.11±0.64)s、(28.52±2.74)s、(14.33±1.02)s、(4.42±1.20)mg/L、(0.35±0.33)mg/L、(258.79±62.35)×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1~87.31,P<0.01)。常规护理组和联合应用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以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栓泵组和联合应用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和抗栓泵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常规护理组、抗栓泵组和联合应用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2.10%(15/124)、3.15%(4/127)、0.89%(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79,P<0.01)。结论联合应用抗栓泵和梯度压力袜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血液高凝状态,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无潜在的出血风险,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