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伴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microcystic, elongated and fragmented, MELF)浸润方式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2例伴MELF浸润方式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临床资料,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 采用χ2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72例伴MELF浸润方式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年龄范围40~70岁(平均年龄54岁);32例为绝经前女性, 40例为绝经后女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Ⅰ期32例(44.4%), Ⅱ期22例(30.6%), Ⅲ期17例(23.6%), Ⅳ期1例(1.4%)。MELF浸润方式镜下表现为微囊、拉长裂隙样或碎片状腺体浸润肌层, 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 也可见单个或小簇状嗜酸性胞质肿瘤细胞, 类似于组织细胞。通常伴有纤维黏液样间质或富含炎性细胞间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ELF浸润腺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阴性, p16、CA125、CA19-9阳性。与不伴MELF浸润方式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相比较, 两组在是否绝经、FI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血管侵犯、血CA125和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伴MELF浸润方式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危险因素为FIGO分期晚、子宫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率高及淋巴管血管侵犯, 其特殊的病理形态常具有隐弊性。病理医师应提高对MELF浸润方式的认识并仔细评估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管血管侵犯, 结合免疫组织化学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病理诊断。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