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清理方式下人工幼林地的水土流失规律

作者:李华; 卢立华*; 郑路; 李朝英; 明安刚; 张继辉; 刘士玲; 舒韦维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22, 42(02): 8-15.
DOI:10.13961/j.cnki.stbctb.2022.02.002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清理方式下人工幼林地的水土流失规律,为人工林科学经营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马尾松采伐迹地人工更新的林地上,基于2018—2020年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数据,对比研究了炼山和不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下的水土流失规律。[结果](1)林地清理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随炼山后林地恢复年限的增加急剧减小,但炼山后的前2 a,无论是按年、月统计的水土流失量,还是按场次降雨量统计的水土流失量,炼山均显著高于不炼山(p<0.05)。(2)炼山降低了发生地表径流的最小降雨量。且随次降雨量的增加,炼山区域水土流失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不炼山区域。[结论]在广西南部皆伐林地,炼山后的前2 a是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时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