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贾乐; 葛建华; 单旭彬; 马月; 邓勇; 鲁晓波*
来源:四川医学, 2021, 42(08): 778-782.
DOI:10.16252/j.cnki.issn1004-0501-2021.08.005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外踝内固定接骨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外踝骨折患者36例临床资料。按选择内固定物不同,分A组(16例)和B组(20例),A组内固定物为新型外踝内固定接骨板,B组为临床常用外踝接骨板,常规手术操作外踝复位分别两种接骨板内固定。术后观察手术切口愈合,评估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康复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各有1例乙级愈合,余均甲级愈合,B组下胫腓联合螺钉断裂1例。两组患者治疗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6个月A组X线片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9个月及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型外踝内固定接骨板与临床常用外踝接骨板具有相似的临床操作、影像学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建议外踝Weber B型、部分Weber A型或距外踝远端8 cm内Weber C型骨折适合选择应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