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s在小鼠糖尿病肝病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江波涛; 舒立荣; 王筠*; 卢舒琪; 董蕾; 陈程; 许海云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42(05): 666-673.
DOI:10.7652/jdyxb202105005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miRNAs在糖尿病肝病病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GEO数据库中采集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和同系小鼠正常肝组织中的miRNAs和mRNAs芯片检测的子数据集,并利用数据库信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与糖尿病肝病相关的miRNAs及所调控的靶向mRNAs。并通过20只STZ诱导糖尿病昆明小鼠和10只正常同系小鼠肝组织进行qRT-PCR检测验证。结果分析后获得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s,其中上调96个,下调77个;运用GO和KEGG的富集分析,结合数据库和参考文献的相关蛋白质注释,筛选出了可能与小鼠糖尿病肝病病变过程相关的miRNAs和效应mRNAs;实验小鼠肝组织的qRT-PCR检测发现,糖尿病肝组织中候选miR-34a-5p、miR-22-5p和miR-6998-5p的表达呈显著上调,而miR-200a-3p、miR-200b-3p和miR-222-3p的表达呈显著下调;另外,与之相关的Cers6、Mybl1、Scd2、Slco1a4和Plk2效应基因的表达呈上调趋势,而Acss2、Bcl6和Slc10a2效应基因的表达则呈下调趋势。结论这些候选miRNAs在小鼠糖尿病肝组织中的变化趋势与生物信息学预测研究相符,提示其在疾病过程中发挥着潜在的分子调控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