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中提及“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指出不“通”是引起疾病的重要的病因[1]。通法最早由徐之才提出,“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彼时多指通泄利湿之属。后叶天士提出:“此‘通’字,勿误认为攻下通利讲解。”认为疾病皆有气血阻滞、郁结不通。王邦才总结历代医家对“通法”的认识,认为凡能祛除病邪,消除气血津液之运行阻滞,调节脏腑功能的方法都属于通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