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朱熹虽常被认为是理学家,但其并非不言心。朱熹之“心”具有形上与形下两种内涵,即心脏之心与虚灵之心,并认为二者不可或缺。在心与理的关系上,朱熹认为可分为两种形态,即“心具理”与“心即理”。前者意味着此心含理,但并非心就是理;而后者则是心与理的合一,是朱熹心学的旨要,也是其所追求的境界。而要想实现由“具”到“即”的转变,就需要通过心之修养工夫来达到。要言之,朱熹之言“心”是有一发展历程,即从“心具理”到“心即理”,并以心与理的合一作为其工夫的旨要。
-
单位高等研究院;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