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验以三氧化二铬(Cr2O3)为外源指示剂,采用"70%基础饲料+30%实验原料"的方法配制实验饲料,测定了初始体质量为(28.68±0.49) g的黄颡鱼(Peltobagrus fulvidraco)对国产鱼粉、进口鱼粉、进口鸡肉粉和脱脂黄粉虫粉在膨化制粒和非膨化制粒两种工艺下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在非膨化制粒工艺下,黄颡鱼对进口鸡肉粉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另外3种原料(P<0.05),黄颡鱼对黄粉虫粉蛋白消化率最低(P<0.05),黄颡鱼对进口鸡肉粉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P<0.05);在膨化制粒工艺下,进口鸡肉粉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另外3种原料(P<0.05),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的粗蛋白质消化率达94%以上,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原料(P<0.05),但进口鸡肉粉的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原料(P<0.05)。在非膨化制粒工艺和膨化制粒工艺下国产鱼粉、进口鱼粉和黄粉虫粉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非膨化制粒工艺下进口鸡肉粉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膨化制粒工艺(P<0.05)。对于国产鱼粉、进口鱼粉和黄粉虫粉而言,非膨化制粒工艺的蛋白消化率显著低于膨化制粒工艺(P<0.05),而鸡肉粉则相反。膨化加工工艺进口鱼粉的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非膨化加工工艺(P<0.05),而膨化加工工艺的黄粉虫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非膨化加工工艺(P<0.05)。氨基酸的消化率结果与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此可知,对于黄颡鱼饲料,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是最佳的蛋白质来源,进口鸡肉粉和黄粉虫亦可以作为其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对于进口鱼粉、国产鱼粉和黄粉虫粉,膨化制粒工艺更有利于黄颡鱼对其干物质、蛋白、脂肪和氨基酸等营养元素的消化利用,而对于进口鸡肉粉,非膨化制粒工艺更有利于黄颡鱼对营养元素的消化利用。
-
单位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