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丝绵茶”产于湖北省秭归县,因其鲜叶断面富含“丝”和优异的品质,成为湖北著名绿茶。为 研究丝绵茶品质形成特点,以秭归当地生产丝绵茶的茶树种“丝绵土茶”6个嫩度部位叶片为实验样本,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HPLC-Q-TOF-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 ICP-OE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分析技术,分别分析了其非挥发性代谢成分、矿质元素、“丝”结构及数量特点。结果表明,丝绵茶鲜叶中的非挥发性代谢成分在嫩度较高的叶位富集较多,其中一叶和二叶(L1、L2)中氨基酸、生物碱、儿茶素和香气糖苷物质含量较高,L1分别为:8.08 mg/g·DW、7.20 mg/g·DW、3.88 mg/g·DW、1.68 mg/g·DW,L2分别为:8.35 mg/g·DW、6.58 mg/g·DW、4.27 mg/g·DW、1.86 mg/g·DW;茶氨酸、酚酸和黄酮类在第三叶(L3)富集最多,分别为:6.28 mg/g·DW,6.75 mg/g·DW和1.93 mg/g·DW。而嫩度较低的五六叶中非挥发性成分含量相对较低。不同嫩度鲜叶原料积累的各种元素具有明显差异,氮、磷、钾、锌和铜元素在嫩度较高的一二叶位(L1、L2)含量较高,L1分别为:32.41 mg/g、4.53 mg/g、15.65 mg/g、45.45 μg/g、10.75 μg/g,L2分别为:30.6 mg/g、3.7 mg/g、14.12 mg/g、35.82 μg/g、9.02 μg/g;而镁、铁、锰和钙在成熟叶位含量较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丝绵茶鲜叶中“丝”的结构包括三股卷曲和单股卷曲两种形式,分布在主脉和侧脉的维管束木质部内螺纹或环纹导管;且2、3、4叶中“丝”的数量较芽头和一叶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