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民财富增加和国家繁荣是每个民族国家竭尽全力所要实现的目标,现实却是有的国家极其富裕,有的国家极端贫穷。在理论解释上,无论是立足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主流经济增长理论,还是依托发展中国家提出的赶超理论,都存在着固有的缺陷,既忽略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发展伊始所具有的不同资源禀赋特征,又割裂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阶段客观存在的市场联系。从历史演进的视野,重新审视了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化发展事实,结果表明:(1)每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都存在于具体的历史阶段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和转型过程;(2)在具体的发展场景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都可能导致结果的极大不同;(3)初始的资源禀赋之外,不同的发展环境也产生了不同的制度需求和供给,资源-环境-制度的实际作用方式也导致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各种发展要素的作用机制也存在巨大的差别;(4)发展不只是经济的短暂增长,更是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内在协调与统一。因此,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因地、因时而宜,根据特定的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国内外环境提供的特殊机遇,选择相应的发展方式,渐进地实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深刻转型。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也要充分重视发展阶段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更高需求与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实现需求与供给、经济与社会、政治在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