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2012—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海淀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收集北京市海淀区登革热病例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进行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特征的分析。结果 2012—2019年共报告登革热输入病例38例,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和南亚,分别为26例(68.42%)和5例(13.16%);病例数集中在2—4月和8—11月,第二个发病高峰(8—11月)病例数多且输入地构成复杂;花园路和中关村街道关联模式为高-高聚集区(Moran′s I=0.283,P=0.006);病例以干部职员和学生为主,分别为14例(36.84%)和12例(31.58%);男女性别比为1.24∶1;病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年龄(33.00±12.73)岁,其中30~<40岁组和20~<30岁组病例数较多,分别占42.11%(16/38)和26.32%(10/38);发病到诊断时间间隔最短为1 d,最长为24 d,中位数6 d;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乏力、皮疹等,部分病例症状不典型;发病前1 d至发病后5 d内入境病例占全部病例的44.74%(17/38)。结论海淀区存在出现登革热疫情暴发的可能,应采取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宣传、健康监测和提高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登革热综合防控措施。
-
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