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 MRI经静脉钆造影在内耳膜迷路积水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韩永平*; 张俊义; 刘磊; 梁彩凤; 苗国华; 徐正邦; 邬磊; 杜雪琴; 樊文洁; 邢颖
来源: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 45(06).

摘要

目的探讨1.5T MRI经静脉3D-Flair内耳钆造影在内耳膜迷路积水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17例(17耳)梅尼埃病和16例(16耳)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其中梅尼埃病组(实验组)男11例(11耳), 女6例(6耳), 年龄28~69岁, 中位年龄56岁, 病程1~17年;前庭性偏头痛组(对照组)16例(16耳), 男3例(3耳), 女13例(13耳), 年龄31~67岁, 中位年龄48.5岁, 病程6个月~3年。两组病例均先行1.5T MRI内耳水成像和3D-Flair序列扫描(层厚1 mm), 第1次扫描后即行静脉注射钆剂, 剂量为0.4 ml/kg, 通过肘静脉以3.0 ml/min的速度注射入体内, 注射钆剂后4.5 h行第2次3D-Flair序列扫描。由2名有经验的核磁室医师依据内耳膜迷路MRI评分法观察比较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各转水成像及钆造影前后3D-Flair图像, 并进行评分判断是否存在内耳膜迷路积水。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MRI图像, 其中17例梅尼埃病患者中16例患耳提示膜迷路积水, 积水显示率为94.11%;16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1例症状耳提示膜迷路积水, 积水显示率为6.25%。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积水率高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8, P<0.05)。结论 1.5T MRI经静脉双倍剂量内耳3D-Flair钆造影在内耳膜迷路积水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