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近几十年来农药与肥料的持续使用已经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以太湖地区化学磷肥减施工作为例,分析了在保证水稻产量前提下减肥增效的可行性,旨在为今后科学施肥、控制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通过文献中大数据统计结果分析了在肥料定量施用下太湖流域氮、磷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通过农户调查总结了目前江苏省水稻种植中施肥量与产量的粗略关系,同时通过在太湖流域的田间定位试验,实地检测了不同磷肥施用量与有机肥替代化学磷肥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而磷肥施用量只要达到P2O5 30 kg/hm2即可保证水稻产量;而农户种植水稻时,施肥量普遍过高,导致肥料的增产效应降低甚至减产。田间定点试验的结果亦表明在太湖流域的磷肥施用量在P2O5 30~50 kg/hm2后水稻产量即可达到高产水平。因此,在太湖流域目前农民普遍施用磷肥量(P2O5 90 kg/hm2)基础上应减少32%的化学磷肥用量,并施用有机肥,不仅保证水稻稳产高产,还能减少农村有机废弃物。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相关政策,必将大力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促进乡村振兴。
-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