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采集自徒骇河聊城河段沉水植被生长区的DOM分为3个分子量级别:<0.7μm DOM、<500 kDa DOM、<100 kDa DOM,通过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和荧光滴定法探讨水体中不同分子量DOM的荧光特征及其与重金属(Cu~(2+)和Pb~(2+))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草源DOM的有机碳主要储存在分子量<100 kDa组分中.PARAFAC分析得出4个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色氨酸组分C2、C4,以及酪氨酸组分C1和类腐殖质组分C3.草源DOM主要以分子量<100 kDa的类色氨酸组分C2和酪氨酸组分C1为主.二维相关光谱(2D-COS)表明,与类腐殖物质相比,类蛋白物质优先与Cu2+与Pb2+发生猝灭,DOM中不同分子量组分与Cu2+与Pb2+的猝灭顺序未发生改变.在与Cu2+结合的过程中,不同分子量中类腐殖质组分C3的络合常数(log Ka)大于类蛋白组分C1、C2,表明类腐殖质组分的金属结合能力强于类蛋白质组分;随着分子量级别的降低,组分C3的log Ka值逐渐增大(3.47<3.59<3.73),表明低分子量(<100 kDa)中的类腐殖质与Cu~(2+)具有更高的结合能力.不同分子量DOM中,类蛋白组分C1、C2、C4在分子量<0.7μm DOM中的log Ka值均最高,表明高分子量(<0.7μm)的类蛋白质更容易与Cu~(2+)结合,而Pb~(2+)与各组分结合出现了荧光增强或猝灭的现象.DOM-Cu~(2+)与DOM-Pb~(2+)结合表现出不同的结合规律,反映出金属种类与DOM结合的异质性与复杂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