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分析哲学的典型范例,是罗素反复倡导的逻辑(此逻辑即数理逻辑),是哲学的本质的哲学观在具体哲学问题之探讨上的卓越成功。罗素将逻辑分析方法融会贯通之后用在了对日常语言的严谨分析上,从而成为有力地推动了哲学的语言学哲学的关键性努力之一。罗素把命题语句之中的不完全的符号称为摹状词,通过把摹状词改写为命题函项的方式而突出日常自然语言的表层语法结构之下更具有本质性意义的逻辑结构,并把被改写之后的摹状词作为非主词成分即谓词,用来表示作为主词的专名的一个性质,最终消除类似于"金山存在"的语义悖论。另外,罗素的摹状词是基于《数学原则》(1903)与《数学原理》(1910—1913)中的一个完全的命题演算与谓词演算系统的,有着坚定的逻辑学基础,不是恣意的且无严格根据的哲学想象,一些评论正是忽略了这点而显得略失妥当。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