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水厂取水自流管投运3年后出现了集水井溶解氧较原水偏低现象,经分析与探摸验证发现主要是由于自流管管壁内零散分布淡水壳菜群落等好氧微生物,在水温适宜时大量繁殖过度耗氧;此外,自流管管道流速过低,也加剧了这一过程。为避免其后续对供水水质和管道输水能力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制定并实施了取水头部投加次氯酸钠药剂的方案与措施,抑制或灭活管道内好氧生物生长繁殖等活动,同时加大流速对剥落的淡水壳菜贻贝类水生生物的有效冲刷。生产实践表明,5月中下旬在取水头部开始投加次氯酸钠,并根据集水井内余氯等水质情况以及排出的贻贝生物数量、水质数据,适当调整投加方式、投加量、持续时间,能有效确保管道内好氧生物的排除效果,同时不对后续生产工艺造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