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土壤最大持水量60%和温度30℃的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对采自江西的15个第三纪红砂岩母质发育的自然土壤(灌丛和林地)和农业利用土壤(茶园、旱地和水稻)进行了56 d实验室培养,研究了土壤NO3--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及阶段特点。结果显示,发生净硝化作用的14个土样NO3--N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表现"J"型增长和"S"型增长2种模式。"J"型增长模式的6个土样,67%为自然土壤,其NO3--N质量分数增长具有15~35 d的延滞期,符合指数方程N=N0e kt(P<0.001),N0值与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显著的指数关系(P<0.05)。"S"型增长模式的8个土样,88%为农业利用土壤,NO3-...
-
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