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气候要素变化对水文循环有很大的影响。依据包括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间、蒸发量等气候要素在内的渭河上游25个气象站1960-2017年的数据及4个水文站1960-2010年的径流数据,利用气候诊断法、相关分析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各气候要素与径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探讨自然气候和不同强度人类活动对区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渭河上游区域年均温上升速率为0.29℃/10a,年降水量、年均风速、日照时间、蒸发量的减少速率分别为-14.36 mm/10a、-0.05 (m·s-1)/10a、-19.91 h/10a、-4.64 mm/10a,林家村、北道、武山、渭源水文站径流量分别以-5.074×108、-2.895×108、-1.201×108、-0.033×108m3/10a减少;气候要素季节变化与年变化基本一致,但空间变化有所差异;各气候要素表现出20~30 a的主周期变化,同时也存在突变特征。相关分析表明,径流量与气温、日照时间和蒸发量呈显著负相关,气温升高0.1℃、日照时间增加1 h、蒸发量增加10 mm,径流量分别减少1.09×108、0.03×108、0.53×108m3;与降水量正相关关系显著,降水量增加10mm,则径流量增加0.61×108m3;与风速关系较差。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在各区域及年代均不同,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干流下游区域在5%~25%之间,强度较低的上游及源头区域在11%~43%之间,这与区域人类活动程度及气候要素的异常变化有密切关系。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