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对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数千幅卫星图像的系统汇编,对45个密度羽流(包含21条主要河流和6种不同的沉积环境)进行实例分析,首次揭示现代环境中各种密度羽流自然构型变化特征,指出密度羽流至少有24种构型。研究发现密度羽流受多达18种包括海洋、气象和其他复杂因素控制:(1)中国黄河受到潮汐和河道变化的影响;(2)中国长江在冬季受陆架潮流和潮汐垂直混合的影响;(3)阿根廷和乌拉圭里约热内卢的拉普拉塔河口受洋流控制;(4)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受潮流影响;(5)印度洋马纳尔湾受季风环流影响;(6)埃及红海受风成尘埃影响;(7)美国大西洋边缘受飓风气旋影响;(8)斯里兰卡受海啸影响;(9)阿拉斯加柯柏河受高坡辫状河三角洲的影响;(10)伊利湖受湖震影响;(11)纳米比亚大陆边缘受上升涌流影响;(12)白令海受浮游生物的影响;(13)大西洋大巴哈马海岸受鱼类活动影响;(14)印度尼西亚受火山活动影响;(15)格陵兰岛受冰川融化的影响;(16)南太平洋受珊瑚礁的影响;(17)卡罗莱纳州大陆凸起受地形坑洼的影响;(18)日本大槌湾受内部狂浪控制。河流-洪水成因的异重流以泥质为主,且往往出现在内陆架靠近海岸线的沉积环境中;从成因机制上讲,异重流无法通过陆架把砂砾输送到深海;此外,野外观察表明这类异重流不能在深水环境中形成米级厚度的砂层。因此,河流-洪水触发的异重岩不可能成为深水沉积储集层,除非另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