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CT与4D-CT勾画保留乳房手术后全乳靶区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素贞; 李建彬; 张英杰; 王玮; 李奉祥; 徐敏; 邵倩; 范廷勇; 刘同海
来源: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2, (05): 494-503.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CT(3D-CT)与四维CT(4D-CT)勾画的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全乳靶区(CTV)的差异性。方法对13例保留乳房手术后患者于CT模拟定位时序贯完成胸部3D-CT和4D-CT扫描,并依据实时位置管理系统(RPM)同步采集的呼吸信号将每个呼吸周期的4D-CT图像分为10个呼吸时相。将图像传入Eclipse计划系统,以4D-CT的吸气末(T0)时相为基准,其余9个时相的9套图像(T10、T20、30……T90)、最大密度投影图像(MIP)及3D-CT图像分别与之配准。同一勾画者分别于两个不同时间,在4D-CT的T0图像上勾画源于3D-CT、T0、呼气中(T20)、呼气末(T50)及MIP图像上的全乳靶区。之后,在4D-CT的T0图像上勾画源于3D-CT、4D-CT及MIP图像上的全乳靶区,并分别定义为CTV3D、CTV0、CTV10……CTV90和CTVMIP。最后,将4D-CT的CTV0、CTV10、CTV20……CTV90融合得到融合靶区(internalclinicaltargetvolume,ICTV)。比较4D-CT不同时相图勾画的全乳靶区后,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T0、T20、T50、MIP图像与3D-CT图像相比。比较同一勾画者的勾画差异性以及基于3D-CT与4D-CT勾画的全乳CTV体积、匹配指数(MI)和包含度(DI)的差异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Friedman、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无论基于3D-CT还是基于4D-CT,同一放射治疗医师勾画的靶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呼吸运动对4D-CT10个时相的CTV体积大小无明显影响(P>0.050)。CTV3D、CTV0、CTV20、CTV50、CTVMIP体积的中位数分别为708.11、721.29、725.04、723.89、728.69cm3。CTV3D与CTV0、CTV20、CTV50、CTVMIP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CTV3D与CTV0、CTV20、CTV50的MI中位数分别为0.88、0.86和0.86,4D-CT不同时相CTV与CTV3D的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2,P=0.794)。CTV3D对CTV0、CTV20、CTV50的DI中位数分别为0.94、0.93和0.92,CTV0、CTV20、CTV50对CTV3D的DI中位数分别为0.95、0.95和0.94,CTV3D与4D-CT不同时相CTV的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0)。ICTV体积的中位数为793.56cm3,ICTV体积明显>CTV3D(Z=-3.180,P=0.001),CTV3D与ICTV的MI中位数为0.86。CTV3D对ICTV和ICTV对CTV3D的DI分别为0.91和0.9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0,P=0.001)。ICTV体积明显>CTVMIP体积(Z=-3.180,P=0.001),两者之间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0,P=0.001),ICTV与CTVMIP的MI中位数为0.93。结论在勾画标准一致的情况下,同一勾画者所勾画的全乳靶区不受CT扫描方式的影响。3D-CT扫描所采集的呼吸运动信息有限,呼吸运动对内靶区(ITV)的构建影响显著,基于4D-CT扫描图像构建ITV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