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万物互联的背景下,社交媒体平台成为青年用户群体实施求助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尝试,相较于传统的求助行为,线上求助行为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传播效果也更为明显。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青年用户群体的求助方式更加多样,求助对象的性质多为非正式社会关系,并呈现出从强关系转向弱关系的趋势。微信、微博、抖音等APP是青年用户群体实施求助行为的主要平台,依托不同平台的求助行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以强关系为核心的微信求助行为中,用户体现出“写实”的理性化特征,求助信息在熟人关系网络中进行传播,所以内容更为直接,信息有效度高,传播效果明显,但传播范围有限;在以弱关系为核心的微博、抖音的求助行为中,用户体现“写意”的感性化特征,求助信息虽效度降低,但是在经过媒体和“意见领袖”的二次转发后,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会大大增强,部分行为经媒体发酵很容易进入大众视野并形成公共事件。然而,在网络求助行为的发生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反馈失效、隐私泄露、虚假信息泛滥等问题,研究青年用户的网络求助行为对于及时把控青年群体的健康状态,保护青年群体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并且有助于及时把控社会舆论的走向,以免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