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我国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提出的智能化相关试点项目,使用中国2009—2018年上市A股非金融类企业面板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PSM-DID)分析我国相关智能化政策能否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并加入滞后项分析智能化的长期影响,最终引入要素密集度、所有权结构和研发密度分析不同异质性的差异。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智能化提升我国企业产能利用率,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不显著;(2)智能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动态性和滞后性,即智能化对产能利用率的正向作用为先递减再增加再递减,而在第二年才对盈利能力发挥作用,并呈递增趋势;(3)不同企业异质性条件下智能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智能化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显著大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智能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虽然小于其他要素密集型企业,但显著性最高。国有企业智能化对产能利用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的作用显著大于非国有企业。高技术企业智能化对产能利用率的作用不显著,而低技术企业的劳动力替代和互补效应最明显,因此低技术企业智能化对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最大,显著性最高。高技术行业智能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正向作用最大,低技术行业的正向作用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