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与低频电磁场联合运用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5只,采用体外分离法培养大鼠BMSCs,传代3次后接种至细胞培养板中,将其分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电磁场刺激组和联合应用组。对照组应用达尔伯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进行培养;雷帕霉素组在DMEM中加入浓度为5 nM的雷帕霉素;电磁场刺激组则在DMEM基础上给予频率为15 Hz、强度为1 mT的脉冲电磁场刺激;联合应用组在加入浓度为5 nM雷帕霉素的DMEM基础上给予频率为15 Hz、强度为1 mT,每天1 h的脉冲电磁场刺激。分别于干预后7 d、14 d和21 d,提取细胞的总RNA和总蛋白,采用茜素红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各组的成骨效应。结果 7 d后,联合应用组的早期成骨效应优于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组的早期成骨指标家禽相关转移因子-2(Runx2)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电磁场刺激组Runx2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及21 d后,雷帕霉素组及电磁场刺激组的中期成骨指标骨唾液酸蛋白(BSP)和晚期成骨指标骨桥蛋白(OPN)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应用组BSP和OPN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雷帕霉素组(P<0.05)。结论单独应用雷帕霉素和电磁场刺激具有良好的促成骨效应,二者联合应用时,促成骨效应减弱。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