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不同体位(坐位和左侧卧位)肛直肠测压(ARM)结果的差异, 研究坐位ARM的直肠肛管压力梯度(RAPG)在评价FC患者肛直肠动力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胃肠动力中心连续招募66例18~75岁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C患者, 记录便秘症状并行便秘症状评分量表(PAC-SYM)和便秘生命质量量表(PAC-QoL)评分, 以随机顺序接受左侧卧位和坐位ARM, 再行坐位球囊排出试验(BET), 比较不同体位的ARM参数差异, 分析ARM参数与BET结果, 以及便秘症状与生命质量评分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Kappa检验。结果坐位直肠相关压力参数直肠静息压和直肠排便压, 以及RAPG均高于左侧卧位测定值[(30.83±7.89) mmHg(1 mmHg=0.133 kPa)比(10.53±3.94) mmHg, (78.86±22.25) mmHg比(54.92±21.26) mmHg, (17.53±27.40) mmHg比(-7.80±26.88) mm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0、-12.35、-8.84, P均<0.01), 但肛管相关压力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RAPG与BET一致性检验呈高度一致, 最高Kappa值为0.643, 高于左侧卧位的最高Kappa值0.349。坐位最适RAPG阈值为10 mmHg, 此时以RAPG预测BET结果的灵敏度为85.71%, 特异度为79.17%。以坐位最适RAPG阈值将患者分为高RAPG组与低RAPG组, 高RAPG组每周自发排便频率高于低RAPG组[(2.88±2.16)次比(1.66±0.96)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 P=0.01), 且高RAPG组患者PAC-QoL的满意度亚表评分低于低RAPG组[(2.05±0.55)分比(2.83±0.7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 P<0.01)。结论坐位ARM测定FC患者的直肠压力参数可能更为准确, 尤其是坐位RAPG与BET、便秘症状和生命质量评分的相关性更好, 在FC患者肛直肠动力评价中可能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