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局部给药和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制备厚度为50μm、浓度分别为3mg/g及15mg/g的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取3~6月龄Wistar大鼠72只,雌雄不限,体重(250±50)g,制备坐骨神经切断模型。模型制备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8只。A组:吻合后不作任何处理;B组:术后每隔1d术侧腓肠肌内注射10mg/L鹿茸多肽1mL;C组:神经吻合口部位包绕3mg/g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D组:神经吻合口部位包绕15mg/g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术后第2、4及6周,大体观察神经断端粘连情况,行电生理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半定量分析、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示踪。结果术后各组大鼠行为无明显异常,足底、足趾均无溃疡;神经吻合口处均无神经瘤形成。术后2、4及6周,A组神经吻合处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B组仅有轻度粘连,C、D组无明显粘连。术后各时间点小腿三头肌诱发电位恢复率B、C、D组明显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和C组(P<0.05);2、4周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C组优于B组(P<0.05)。再生神经纤维轴突及髓鞘TGF-β1、IGF抗原染色:A组轻度着色,B、C、D组随观察时间的延长着色逐渐加深。各时间点B、C、D组TGF-β1、IGF抗原表达均较A组高(P<0.05);术后6周,D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P逆行示踪实验:随时间延长,被标记的有髓神经纤维逐渐增多,B、C、D组标记阳性的有髓神经纤维数明显高于A组,D组高于其他组,B组和C组差异不明显。结论鹿茸多肽局部应用和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包绕神经吻合口周围对神经再生均有促进作用,此作用与鹿茸多肽有明显量效关系,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有预防神经粘连作用。

  • 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