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清时期在西北地区流行的河西宝卷中存在11种典型性的语音现象,与宋元以来汉语与西夏语、女真、契丹、蒙古语等对音资料有一些对应关系,这些语音资料揭示了宋元以来汉语官话的发展一些规律,一种类似全浊声母清化、阳声尾-m并入-n、入声塞尾丢失等,是汉语官话的普遍规律;一种如麻歌读音相近,鱼入支微,宕江、曾(一等)、梗(二等)摄入声读入歌戈韵,是宋元以来中原地区通语的普遍特征;一种是知照组与日微等合口字读为唇擦音[f][v],这是明清以来西北方音区别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