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背散射检测足月新生儿骨营养状况及其意义

作者:郭佳林; 张蓉; 姚明珠; 刘江勤; 陈超
来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6, 19(06): 450-455.
DOI: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6.06.013

摘要

目的初步建立正常足月新生儿松质骨超声背散射系数(back scatter coefficient,BSC)的参考值范围,并探索采用BSC检测足月新生儿骨营养状况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至8月出生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的正常足月新生儿665例。分别于生后3 d和生后42 d,使用频率为2.25、3.5和5 MHz的宽带非聚焦换能器,测量跟骨超声信号。用MATLAB分析软件分析和计算背散射信号。记录被测婴儿的出生胎龄、体重、日龄等资料。分析BSC值与出生胎龄和体重的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Tukey检验、秩和检验、Dunn检验,以及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665例正常足月儿中,男婴335例;出生胎龄(38.0±1.9)周,出生体重(3 152±226)g。(2)生后3 d:各出生胎龄组和出生体重组间BSC值在2.25 MHz(H值分别为9.842和17.271)和3.5 MHz(H值分别为6.275和21.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3.5和2.25 MHz,BSC值与出生胎龄(r值分别为0.047和0.035,P值均<0.05)和出生体重(r值分别为0.125和0.186,P值均<0.05)均呈正相关。(3)生后42 d:各出生胎龄和体重组婴儿5、3.5和2.25 MHz测得的BS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胎龄:H值分别为76.832、16.498和32.756,P值均<0.01;体重:H值分别为70.014、18.095和34.126,P值均<0.01)。在5、3.5和2.25 MHz测得的BSC值与出生胎龄和体重均呈正相关(胎龄:r值分别为0.397、0.286和0.272;体重:r值分别为0.451、0.223和0.196;P值均<0.01)。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正常足月儿BSC参考值的百分位数。一定频率下,BSC与出生胎龄、体重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能较准确地反映足月儿出生时和生后的松质骨状况,可用于新生儿骨营养状况的随访检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