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态翻译视角为研究译者身份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译者不是翻译生态的单一中心,在生态视角下,译者身份研究必须从主体性研究走向主体间性研究。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译本中对于诗歌意象的三种不同处理方式为例,探究译者的主体身份和翻译策略如何受到翻译生态中的另外两个主体——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影响。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通过识别原文作者提供的前理解结构,根据其与读者的前理解结构相匹配的程度,决定保留、移除或创造性地改写原文中存在的前理解概念,完成翻译生态中三方主体的对话,达到翻译过程中的"生态平衡"。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