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情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诊治的214例败血症新生儿与538例无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败血症患儿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出生72h内,n=134)与晚发型组(出生72h后,n=80),观察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并分析新生儿并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各67株(50.00%),以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GNS)最为常见;晚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共68株(85.00%),革兰阴性菌共12株(15.00%),以表皮葡萄球菌、其他GNS、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多见;药敏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耐药性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孕产妇发热、肺部感染(OR值介于24.753~187.485之间,P<0.05);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脐部感染、有创操作(OR值介于7.772~52.949之间,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孕产妇发热、肺部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脐部感染、有创操作等是导致新生儿并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且根据其发病类型、病原菌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
单位邯郸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