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究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于2017─2020年在怒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设置9个调查站点,进行了8次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3种,为2目6科9属;其中怒江特有种有6种,外来鱼类5种,鱼类种类数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上升而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优势种为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s)、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三者共占调查鱼类总生物量的96.28%,占生物总数的91.25%。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369~0.908、0.222~0.496、0.317~0.754、0.405~0.692,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按生态类型可分为底栖缓流型、底栖间隙型、急流吸附型及静水中层型4类,摄食类型基本为杂食性。下游察瓦龙乡与那曲大坝上游的鱼类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最低(11.76%),支流左贡玉曲河与比如大坝下游的相似性指数最高(70.00%)。流域总体上处于中度干扰状态,上游大坝之间的河段及支流玉曲河处于较为严重的干扰状态。为了保护怒江西藏段鱼类多样性,应降低区域内干扰,建议在玉曲河支流设立保护区,加强流域渔政管理,规范放生行为,做好流域开发的生态保护修复与预案研究。
-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西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