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运用显微解剖和虚拟解剖的方法研究乙状窦后手术入路,为该入路提供多种方式的形态学基础。方法10具(20侧)头颅固定标本,在显微镜下模拟乙状窦后入路手术,观察桥脑小脑三角内结构,并以岩上窦乙状窦汇合处、内耳门为基点进行相关测量;磨除内听道后壁,暴露其内结构;5例患者薄层CT和MRI影像数据,利用Dextroscope系统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虚拟解剖乙状窦后入路手术过程。结果岩上窦乙状窦汇合处距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复合体、舌咽神经、舌下神经穿硬膜处的距离分别是(38.50±2.64)mm(、27.80±2.25)mm、(32.70±2.11)mm(、44.30±2.05)mm;内耳门距三叉神经、展神经、小脑幕、舌咽神经穿硬膜处的距离分别是(5.68±1.55)mm、(13.80±1.81)mm(、5.00±0.66)mm(、6.34±1.24)mm。以面听神经复合体和舌咽神经为标志将桥脑小脑三角分为前、中、后3个间隙;在内听道后壁磨除后,该区结构层次充分显示。Dextroscope系统成功模拟乙状窦后手术入路,可显示星点、横窦乙状窦膝、颈静脉孔、内耳门、岩尖、基底动脉系统等结构及其空间关系。结论将桥脑小脑三角分为前、中、后3个间隙,有助于了解其内神经血管等结构的层次特点;以岩上窦乙状窦汇合处、内耳门为基点进行测量,可量化结构间的关系,有助于判断各间隙深浅、空间大小;识别内听道内的解剖标志,有利于手术时保护其内结构;通过Dextroscope系统能个体化显示局部结构,方便术前方案的设计。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两者互补能提高对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时桥脑小脑三角内结构的认识。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