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在持续性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房颤模型山羊左心房与肺静脉外膜碎裂电位(CFAEs)的变化,以期探讨肺静脉外膜碎裂电位(CFAEs)在持续性房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只雌性山羊,使用左心房快速刺激,发送输出电压为6 V、周长为20 ms的脉冲1 s,间隔2 s后重复发放,以此方法建立持续性房颤模型(房颤持续>24 h),平均刺激时间为(9.5±2.3) d。在整个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记录并比较刺激前后左心房及肺静脉外膜CFAEs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刺激时间延长,心房不应期(AERP)逐渐缩短,房颤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左心房及肺静脉外膜的CFAEs逐渐增多,肺静脉外膜CFAEs的比例始终多于左心房。当房颤持续24 h,肺静脉外膜CFAEs几乎持续存在(房颤初发与房颤持续24 h相比,2.7%±3.6%vs 92.6%±6.4%,P<0.05),肺静脉外膜CFAEs比例明显高于左心房(P<0.05)。结论:心外膜CFAEs具有位置特异性,与电重构相关联。房颤发生发展中心外膜CFAEs逐渐增多,可能在房颤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