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植被生态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作者:马锋; 卓静*; 何慧娟; 韩姗姗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20, 40(05): 257-341.
DOI:10.13961/j.cnki.stbctb.2020.05.037

摘要

[目的]研究陕西省榆林市植被生态演变规律以及驱动机制,为该区域生态恢复工程成效评价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基于2000—2018年美国MODIS卫星植被指数产品MOD13Q1和像元二分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的植被生态系统进行反演,同时利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对植被生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1)2000—2018年榆林市植被生态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呈现极显著增加趋势,年均增速1.47%/a;所辖各区县中吴堡县增加最大。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度增速1.66%,高于北部风沙草滩区的1.17%。(2)2000—2018年,整体气候条件呈现暖湿化,表现为年降水量呈现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232.2 mm,增幅78.8%,年均增速10.7 mm/a;年均气温增加趋势不显著,增加0.3℃,增幅2.8%,年均增速0.11℃/a。年降水量与植被覆盖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年均气温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不显著,气候条件对于植被生态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和防沙治沙示范建设工程调整了产业结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减少了水土流失,毛乌素沙地风沙草滩区流沙得到有效治理,生态建设效益显著。生态恢复工程是研究区植被生态恢复的主要驱动力。

  • 单位
    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