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2016年-2020年天津市胃肠道内镜再处理评估效果进行并多因素分析。方法 2016年采用泵辅助法与普通冲洗采样法、2017年采用普通冲洗采样法、2018年-2020年采用刷辅助采样法和普通冲洗采样法采集内镜管腔冲洗水。2017年与2020年采样覆盖全市所有内镜中心并做信息调查。结果 2020年全市16个区有57家内镜诊疗中心,共有胃镜297条、肠镜214条、170名洗消人员,33家(57.9%)医疗机构有≤2名洗消人员;5年共采集内镜再处理后管腔冲洗水349份,总体合格率为86.2%,最高细菌菌落总数为7.00×105CFU/件;除2017年,其余4年共采集终末漂洗水292份,总体合格率为72.9%,最高细菌菌落总数为9.1×104CFU/100 mL。多因素分析显示,开展ERCP、人工清洗和使用合格的终末漂洗水是保护性因素(■=33.365,95%CI:3.255~342.010;■=19.111,95%CI:1.904~191.779;■=4.078,95%CI:1.750~9.501);采用泵辅助采样和刷辅助采样法可使检测到再处理合格的概率下降26.704倍(2.555~279.102)和2.710倍(1.088~6.757)。结论内镜再处理及终末漂洗水合格率较低,需增加清洗消毒人员数量、加强自动清洗消毒机维护保养,泵辅助法或刷辅助法灵敏度高,推荐使用泵辅助法或刷辅助法开展采样监测。
-
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津市天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