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眼科医师对循证医学认知及临床实践的调查及分析

作者:孙芸芸; 李仕明; 康梦田; 王宁利; 詹思延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4, 32(10): 921-926.
DOI: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4.10.013

摘要

背景目前国际上临床医师应用循证医学(EBM)进行医疗决策已达成共识,但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仍处于了解阶段,调查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EBM应用指导。目的了解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和临床实践情况及面临的主要困难,为临床更好地指导EBM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参加第十八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的全国各地233名眼科医师进行调查,问卷中包括受访者的一般资料、对EBM知识认知的方法和渠道、对EBM临床应用的态度、EBM的临床实践情况及其应用过程中的困难;对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及职称、所在医疗机构的等级、城市及医院性质进行分层,对不同知识层次的眼科医师间各种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共收回调查问卷233份,应答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14份,有效率为91.8%。受访者中50.5%(104/206)的眼科医师在本科学习阶段开始了解EBM,49.1%(102/208)的眼科医师于近8年开始了解EBM。47.7%(101/211)的受访者认为临床实践应该以EBM为主,7.5%(16/211)的受访者表示不关心EBM,仅3.8%(8/211)的受访者认为EBM对指导临床实践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受访者中对EBM、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Cochrane图书馆及协作网、美国临床实践指南(PPPs)了解或比较了解者分别仅占69.1%(148/214)、35.0%(75/213)、21.5%(46/213)和57.4%(121/211)。受访者中学历越高者,对上述4项的认知程度越高,不同受教育程度间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0.000)。在临床实践中,11.7%(25/211)的受访者会经常考虑应用EBM,学历越高,其在临床实践中考虑应用EBM的频率也越高,而在临床诊疗中碰到难题时,仅有17.8%(89/495,频次)的受访者会考虑查阅EBM研究结果,不同受教育程度者间应用EBM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06,P=0.037)。影响EBM实践的前三位因素是工作忙,时间精力有限;难以正确合理评价EBM证据;以及缺乏循证治病有效或有参考价值的病例。受访者所使用EBM证据类型中最多的为医学数据库,占36.7%,使用中文、英文数据库最多的分别为CNKI和PubMed,分别占33.5%和38.4%,从未检索过中文、英文数据库者分别占7.3%和17.2%。结论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情况及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EBM的频率仍然不高。应从医学生培养的早期加强EBM的培训,并采取相应措施鼓励眼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EBM。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