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干牛粪作为传统牧区的燃料,应与草原畜牧业一同出现,并融入牧民日常生活,成为相关的民俗文化要素。以往的干牛粪研究主要集中在民俗学或一般性文化讨论,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深层次的文化解析。本文从语言人类学和文化解释的视角,对中国境内跨族干牛粪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和评论,认为加工的干牛粪是牧民的劳动成果,是他们的生态型燃料,是畜牧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生活资料,也是他们的“文化关键词”。随着时代变迁,干牛粪文化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畜牧业文化记忆和象征符号,它理应被记录和“刻写”下来。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