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从体内外两个方面研究β-谷甾醇诱导胃癌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为β-谷甾醇抗胃癌作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实验组以不同浓度β-谷甾醇处理。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β-谷甾醇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β-谷甾醇对胃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法(GFP)检测β-谷甾醇对胃癌细胞自噬诱导作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信号通道蛋白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表达。用SGC-7901细胞制造胃癌裸鼠模型,经腹胫注射β-谷甾醇,3 d给药1次,共42d,观察移植瘤重量体积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LC3-Ⅱ、LC3-Ⅰ表达。结果实验组β-谷甾醇浓度达20μmol/L时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活力,促进SGC-7901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β-谷甾醇诱导SGC-7901细胞发生自噬效应,(20、40、80、160μmol/L)实验组细胞自噬率(19. 32±2. 51、32. 25±3. 18、57. 45±4. 02、78. 93±4. 21)与对照组(7. 28±2. 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实验组β-谷甾醇下调p-PI3K、p-AKT及mTOR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抑瘤率为(69. 8±3. 6)%,移植瘤的重量和体积明显减轻变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β-谷甾醇上调裸鼠移植瘤细胞LC3-Ⅱ表达,下调LC3-Ⅰ表达,使LC3-Ⅱ/LC3-Ⅰ(7. 76±0. 35)升高,与对照组(0. 32±0. 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28,P=0. 008)。结论β-谷甾醇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抗癌机制可能与β-谷甾醇通过PI3K/AKT/m TOR通路诱导细胞自噬作用有关。

  • 单位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