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穿刺方法注入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2例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案分为A、B两组,每组141例。A组采取极外侧穿刺法经单侧穿刺、双侧注入骨水泥,B组采取椎弓根入路单侧穿刺注入骨水泥。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比较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疼痛介质,包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P物质(substance P,SP),以及骨密度水平、伤椎解剖参数(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注入量大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A组血清5-HT、SP、PGE2水平低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A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大于B组,Cobb角小于B组,VAS、ODI低于B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弓根入路单侧穿刺法比较,极外侧穿刺法经单侧穿刺、双侧注入骨水泥技术更有利于伤椎解剖结构和功能恢复,且不延长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住院时间,也不增加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风险,术后骨代谢及骨密度改善良好,是治疗OVCFs的安全可靠术式。

  • 单位
    南充市中心医院; 南部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