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柴胡平胃散在防治肿瘤化疗相关的癌因性疲乏(CR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海南省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住院接受化疗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柴胡平胃散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予以最佳对症支持治疗,柴胡平胃散组在常规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于化疗后第1天开始口服柴胡平胃散,连续口服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疲乏程度、生活质量评分、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CR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后,柴胡平胃散组CR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情感与认知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行为、感觉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1周后,柴胡平胃散组行为、感觉评分均较常规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情感与认知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柴胡平胃散组KP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常规组KP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1周后,柴胡平胃散组KPS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柴胡平胃散组化疗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后,柴胡平胃散组CD4+/CD8+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常规组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后,柴胡平胃散组的CD4+/CD8+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前,两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PG-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后,柴胡平胃散组PG-SG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常规组PG-SG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后,柴胡平胃散组的PG-SGA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化疗同时口服柴胡平胃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癌症疲乏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且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对防治化疗所致的CRF具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