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势种群的动态变化,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1 hm2(100 m×100 m)的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林样地为长期定点监测对象,对2009和2014年2次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主要物种的补员和死亡状况,研究群落的更新特点。结果表明,(1)本样地内主要物种的年均补员率为2.64%,年均死亡率为4.56%,样地中补员个体数最多的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chinensis),占24.76%。(2)锐齿槲栎数量最多,平均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增加量最大,由17.83 cm增加到21.53 cm。(3)10~15 cm径级个体死亡率最高,达40.97%;补员个体都分布在小径级(DBH≤5 cm)。(4)样地的胸高断面积由40.87增至41.51 m2·hm-2。锐齿槲栎的增量最大,为0.85 m2·hm-2。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减少得最多,达0.21 m2·hm-2。5年间,样地内树木总体在减少,大多数物种的平均胸径都在增加,随着径级增加,个体死亡率呈不完整的倒"U"型分布,群落个体径级分布整体呈倒"J"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