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05-2019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马丽; 杨旭欣; 薛红梅; 徐立青; 田国忠; 李积权; 杨晓雯; 赵志军; 赵鸿雁; 杨建国; 朴东日; 姜海*
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11).

摘要

目的分析青海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规律与趋势, 对2005-2019年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 为制定青海省布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青海省2005-2019年布病报告数据, 描述和分析其时间、地区和人群三间分布。采用BCSP31聚合酶链式反应(BCSP31-PCR)、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方法鉴定布鲁氏菌分离株, 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05-2019年青海省累计报告病例577例, 平均发病率为0.07/10万, 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集中在每年的3-10月。577例病例分布在6个自治州(市)的31个县(市、区)中, 病例数位居前5位的是门源回族自治县(22.88%, 132/577)、天峻县(10.57%, 61/577)、西宁市(10.57%, 61/577)、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0.51%, 58/577)和海晏县(9.53%, 55/577)。年龄范围8~82岁, 男女性别比为1.8∶1(374/203), 职业分布以牧民为主(47.83%, 276/577)。从人全血中分离的10株菌株均为羊种Ⅲ型布鲁氏菌, 分为5种基因型(2种基因型为单基因型, 3种基因型为相同基因型), MLVA-16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同青海省已发表文献的26株羊种Ⅲ型布鲁氏菌的遗传关系较近。结论青海省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 应加强人群监测和疫情通报, MLVA-16分型呈基因多态性, 提示MLVA-16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 以提高布病监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