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经之首、文化之源的《易经》自17世纪初期开启其西传之路到现在,无数的学者参与到《易经》的翻译工作中,产生了数不胜数的译本。这些译本对当今《易经》的推介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这些译本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中国学者参与度较低、国外学者的误译以及译介时采用较为单一的翻译策略等。笔者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提出了政府支持、学者坚持,中外合作、复译保质,直译意译、相辅相成等三大对策,希望对当前文化"走出去"以及《易经》的推介工作有借鉴意义。